中国基层资讯网4月26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景中)2021年4月22日,已经进入春天的新疆乌鲁木齐突然狂降大雪,气温一度降至零下。但是,如此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碍我因好奇而引发的冲动——去新疆昌吉市三工镇旗帜一队,拜访一位在新疆红色文化收藏领域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新疆红色文化收藏家、新疆永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办人柳永鹏先生。
驱车40余公里赶到柳永鹏先生给我发的位置,坐在他那间略显简朴的办公室里,我的心里开始默默地“敲鼓”:在我的意识里,那些颇有成就的收藏大家大多是饱读诗书、学赋五车、德高望重的老人,外表鹤发童颜,内在气质非凡,从里到外透露出一种让人敬仰的“大家”风范。但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身材中等、皮肤黝黑、一脸憨厚的中年汉子,与我心目中的收藏家相差太多。于是我就想,外界对柳永鹏先生的赞美和评价会不会太过夸张?
年刚刚41岁的柳永鹏先生祖籍青海,土族人。爷爷是当年马步芳家里的一个奴隶,一匹马的代价让他为当年的地主老财当牛做马一辈子,直到解放后才翻身做了主人。父亲是一名军人,在军队服役8年后转业来到新疆,为新疆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心血。而1980年出生的柳永鹏,初中尚未毕业便下海经商,成了当地一名小有名气的建筑承包商。
“一个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人,为什么喜欢上了收藏而且是内涵深刻、涉猎面广、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做支撑的红色文化收藏? ”——当我把心中的疑惑说给柳永鹏先生的时候,寡言少语的他只告诉了我14个字: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教育的结果。
柳永鹏先生的父亲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军队的大熔炉里锻炼了8年。贫苦出身的他深知共产党领导下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于是便利用工作之余收藏了很多历史文献资料、革命历史文物等,并用这些珍贵的资料和文物教育柳永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各族人民翻身解放的幸福生活。作为后代,一定要知党情、报党恩,而且要把这种情怀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父亲的谆谆教诲和那些珍贵的文献资料、革命历史文物让柳永鹏牢记在心并付诸于行动路:截止到2021年,柳永鹏先生已经在红色文化收藏的道路上奋斗了15年。15年的时间里,他放下手上的生意奔波全国各地,平时连买一件像样的衣服都要心疼一阵子的他却将经商积累的800余万元现金全部用于红色文化收藏,累计收藏了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30000余件珍贵的文献资料和革命历史文物。为了实现父亲“将知党情、报党恩的情怀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遗愿,2018年,他在新疆昌吉市三工镇旗帜一队承包了135亩荒坡土地进行绿化种植,投入近千万元建设了近千平方米新疆区域内面积最大、文献资料最珍贵、历史文物最多的民间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将自己所收藏的30000余件藏品分类整理归档,供游人参观学习。截止到2021年4月,已有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各地、州、市近500家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30000余人来基地参观学习。目前,“新疆永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经被列为新疆昆仑历史记忆研究中心收藏部、新疆收藏家协会红色教育基地、山西省国际文化协会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新疆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研学基地。2019年,“新疆永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新疆乌鲁木齐收藏家协会命名为优秀收藏委员会,为我党党员党性教育和全民爱国主义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民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创办人,在谈起基地的现状时,柳永鹏先生感慨万端。他告诉笔者:如果把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一个盈利的平台和模式,那就失去了创办基地的意义,也不是我的初衷。但如果基地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这些历史文献资料、革命历史文物的保管和基地的运营费用,对于我这个还算不上企业家的自主创业人员来讲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负担。但是,即便是困难再多,压力再大,我也要把永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办下去,而且要越办越大、越来越好。因为,“知党情、报党恩”是父辈的教诲,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爱党、爱国的思想意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而如果自己在这件“大事”上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是我一生的荣耀!
看着柳永鹏先生坚毅的表情,我禁不住肃然起敬,但脑海中始终有一个疑问百思不得其解: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柳永鹏先生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辛勤劳动所得奉献给红色文物收藏和红色爱国主义教育事业,且为了这项事业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憨厚坦诚且不善言谈的柳永鹏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便神情庄重地看着我说:“支撑我将永鹏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办下去的信念只有两个字:信仰。一个人可以有很多信仰,但我只有一个,那就是共产党。为了党,为了党的事业,再苦再累我也不后悔!”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